高科技,高思維


科技可以是冰冷的,也可以是灼熱的,端視你以什麼方式去運用及看待他。

多年前,我閱讀趨勢大師約翰‧奈思比所著作的《高科技,高思維》這本書,其中指出,我們生活在所謂的「科技上癮區」內,一方面恐懼科技,同時又崇尚科技。而其所提及的這類高科技上癮症狀,正好符合現代社會中相當普及的現況,也就是人類過度依賴科技消費的許多問題。例如近年來台灣、韓國、大陸等地區網咖的盛行,年輕人或所謂的科技人醉心於上網,除了尋人聊天之外,有些甚至建構自己的虛擬社區;有些人沉迷於電腦遊戲,把自己虛擬成遊戲中的主角,而當今線上遊戲普及,網路遊戲公司為了進一步滿足遊戲者的需要,把各式各樣活生生的特色,加入遊戲的設計裡面,例如任由遊戲參予者自行選擇並創造角色,進行遊戲時,可以多方聊天,還可以組建團體,形成社群,甚至還有結婚的儀式。於是,虛擬與真實的分際更難以區隔,誠如「駭客任務」這部電影的兩個世界一樣,真假難辨。

英國哲學教授巴列特說:「休閒是以最完滿,最豐富的方式生活。」然而,從現代科技消費的情況看來,卻充滿塵囂及噪音,緊張及刺激,根本見不著也感受不到休閒的寧靜。所謂「靜而後能思,思而後能慮,慮而後能得」,但是從網路聊天至電腦遊戲,到處充斥的僅有焦慮及不安,沒有該有的寧靜、耐心及足以包容萬事萬物的一顆心。

當然,科技也並非全然這麼負面,科技確實也提供我們許多的助益,其延伸、擴大了我們的視野,加速生活的聯繫網絡,充實各類知識;我們能運用科技,深入了解整個大自然,了解這個宇宙,甚至於自己。另一方面,科技也協助人類解決了許許多多的問題,進而提昇我們的生活。美國物理學家費曼從物理原則中發現簡單的美,了解「不確定性」的價值,了解「無知哲學」的可貴。英國數學、物理暨天文學家金斯從其研究中,獲知「偉大的造物者好像是一位數學家」,對不了解數學的人而言,形同無法理解大自然的美,連英國物理學家又是小說家的施諾,也認同金斯的看法,認為若對數學了解不夠的人,是無法充分欣賞大自然那種深刻的美。從數學、物理、化學種種科學知識中去理解人生的價值觀,把對科學知識的了解,延伸到對自然美的欣賞。而活用這種科學知識所發展出來的科技,就如同活了起來。從這裡面,我又找到那份該有的恬靜、耐心及包容心,科技也同時是很生活性的東西。

科學知識或科技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?英國建築物就充分的運用物理學的對稱法則,因為這是符合自然的美學。觀之中國的建築,也是如此。而埃及金字塔、羅馬的競技場等建築,也是經過幾何數學及力學精密的計算,古代及現代的橋墩橋樑,其建造也是融合了科技及美學,日本庭園設計,從樹木花草種植,至假山流水,也是經過一翻計算,強調光和影之間的搭配。這些園林建築,也充分證明科技也可以是美的。

現代的網路科技,加速知識的傳授,訊息的傳遞,也同時擴展人類的視野到達地球的每一處,建構出「地球村」的理想基礎,這使人文的聯繫更方便、更迅速,打破人與人、國與國之間的藩籬。然而當人們只願坐在電腦前,扮演他在網路虛擬國度中的角色,沉醉於網路所造出的世界及個人,而忽略其所生活中真正的世界及自己,則又將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疏離。所以,科技可以是美的,也可以是醜陋的,就端視你如何去運用他。不要忘了,科技離不開人文或自然,而後兩者也必須藉由前者去探索他們。

高科技,高思維》就是這樣一本預警的書,一方面告訴我們善用科技的好處,另一方面也指出了我們必須加以深思的事情,即是從電腦、網路、電訊等資訊科技,乃至於基因科技的迅速發展,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、我們的兒女、宗教信仰、藝術,以及人性人情所造成的影響。也就是說,我們不能受制於科技,不可以受科技的縛束,而必須把主控權掌握在自己的手裡,同時要以道德來指引我們運用科技。誠如《高科技,高思維》裡面談到『他是一種態度、是人類的透鏡、是人類學習在科技主宰的時代裡,如何享受科技的成果,過「人」的生活,增進人生價值:「高思維的行為不應只是平衡生活中的高科技,他是人性之眼,我們必須透過他來了解高科技。」』」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langue ou langage

Pattren:樣式、模式或範式

似水流年(Year Flowing Like Water)